卻說第二日中秋佳節,每年的這一日,霍家會大開祠堂祭祖,去的皆乃是霍家幾位主事的男主人,及霍家一眾子嗣。
因這日要早起祭祖,要凈身焚香,昨日歸府,霍元擎便直接歇在了他的蒼蕪院。
第二日天還未亮,霍元擎便早早起了,去往祠堂前,讓人給木蘭居送了話,說這幾日長公主身子不適,讓紀鳶這日好生待在長公主身邊伺候著。
紀鳶聞言頓時愣了愣,長公主?她不過是個妾氏而已,哪里就敢往長公主跟前湊,那樣真真顯得太自不量力了。
只覺得這霍元擎當真交給了她一樁難行的差事兒。
不過,細細想來也是,大房人員稀少,其下子嗣凋零,放眼望去,整個大房不過就那么幾位主子而已,而霍元擎如今尚未婚配,長公主倘若真的身子有礙,底下竟連半個侍奉之人也沒,未免顯得有些冷清了。
大公子既已發話了,紀鳶只得腆著臉遵從。
一大早,紀鳶便早早收拾妥當,去往長公主院子前,正猶豫著要不要邀上雅苑的陳氏一道時,雅苑那邊的陳氏恰好打發人來了,只道這日府中忙碌,二房幾位姨娘要么替女兒準備嫁妝,要么要照看哥兒,忙不過來,王氏便請了陳氏去幫忙準備宴會事宜。
說起這中秋宴,其實與往日無異,無非跟端午差不多,便是霍家自家人聚集在一塊兒,不是多大的場面,王氏掌家多年,這樣的宴會壓根不用假手于人,對她而言,不過是小大小鬧罷了。
想來,不過是那王氏想要拉攏或是提拔陳氏罷了。
倒也不奇怪,當家主母,處處結善,總是稀疏尋常的。
***
紀鳶收拾好后,便直接去了長公主的院子請安。
見到紀鳶的到來,院子里的人皆有些意外,不過,長公主身邊之人各個行事穩妥,縱使心里頭有些意外,面上卻未顯,只淡淡笑著進去稟告了。
不多時,長公主跟前的大丫鬟玉嬋姑娘親自出來了,玉蟬年約十八九歲,身形高瘦,生了一張銀盤臉面,細眉俊眼,笑語嫣然,不算十分美麗,卻給人十分親近之感,十八九歲,再過一兩年便可出府嫁人,是大房比較大的姑娘了,也就意味著,比較有資質,能夠在長公主跟前侍奉多年,想來不是個簡單的。
玉蟬遠遠朝著紀鳶行了個禮,隨即,只不漏痕跡的上上下下將紀鳶打量了一遭,隨即笑著道:“太醫正在里頭診脈,姨娘稍等片刻。”
說完,便將紀鳶請進了次廳候著。
一路上,既沒有多余的客套寒暄,也并不怠慢,不親不疏,不遠不近,大房一貫的姿態,紀鳶倒也漸漸習以為常。
診脈?
這一大早的就診脈,想來這長公主當真是有不適了。
在次間統共候了一刻鐘左右,不多時,里頭有個穿淡紫色衣裳的丫鬟掀開簾子匆匆走了出來,沖那玉嬋道:“玉蟬姐姐,主子讓將人請進去。”
玉嬋點了點頭,便沖紀鳶緩緩道:“姨娘,請隨奴婢來。”
說罷,便一路引著紀鳶進了正房,遠遠地只見那長公主坐在軟榻上,著一襲降紅華服,戴赤金大鳳釵,依舊光彩奪目,令人不敢直視,不過,往日臉上戴著盛妝,這日,卻是素面朝天,眉眼間顯得有幾分倦意,微微歪著身子,靠在一旁的引枕上,一只手置于額前,輕輕揉捏著,見紀鳶來了,漫不經心瞟了她一眼,道:“你怎么來了?”
紀鳶立馬恭恭敬敬的給她施了一禮,規規矩矩道:“稟長公主,是一早大公子發了話,特命妾氏前來侍奉的,大公子道長公主身子不適,擔心這日中秋熱鬧,人多繁雜,特令妾氏在一旁伺候著。”
長公主聞言略有幾分詫異,原本微挑的眉松懈了下來,只抬眼細細看了她一眼,忽而冷不丁開口問道:“你入大房多長時間呢?”
紀鳶恭敬回道:“稟長公主,妾入大房三月有余。”
長公主微微點頭,目光在她臉上停留了一陣,頓了頓,漸漸下移,停在她的腹前,想了想,忽然直言道:“聽聞你去年冬日落了水,寒了身子,如今身子可好些了?”
紀鳶一愣。
還未待她緩過神來,只見那長公主眉頭微微挑了挑,忽然抬眼沖玉蟬道:“張太醫還在外頭偏廳擬定方子,你且將張太醫請來,替紀氏探探脈。”
***
長公主話音將落,玉嬋立馬便去請人,而一旁小丫頭立馬請紀鳶入座,紀鳶坐在椅子上,雙手微微握緊,長公主替她瞧身子,定是關心霍元擎子嗣事宜,只是,她如今還是···還是完璧之身,若叫長公主知曉,不知該如何看她。
正滿心愁容間,只見張太醫從外頭偏廳走了進來。
長公主這才微微正起了身子,沖他直言道:“這是擎兒的內眷,之前冬日落水,受了些寒,勞煩太醫診診,于生養可有礙?”
張太醫聞言,便沖紀鳶瞧了過來,紀鳶見狀,立馬起身朝著太醫福了福身子,張太醫沖紀鳶笑了笑,道:“勞煩夫人將右手伸出。”
紀鳶無法,只得將袖子挽起,將手腕伸了出來,張太醫坐在紀鳶旁邊的交椅上,將指尖輕輕搭在她的脈搏上,細細探了探,片刻后,似有些驚訝,忍不住抬眼瞧了她一眼,不過眨眼之間的功夫,便收了手,只捏了捏短須笑著道:“稟公主,這位姑娘脈象平穩、血氣充盈,身子早已無大礙。”
長公主原本要問何時才能懷上,聽到太醫用姑娘一詞,面上微微頓住,遠遠地瞧了紀鳶一眼,淡淡蹙眉,方命人將張太醫送了出去。
太醫走后,長公主直直盯著紀鳶,道:“你與擎兒竟還未圓房?”
長公主目光犀利,雙目如炬,直直盯著紀鳶,令人望而生畏。
紀鳶心中一緊,立馬起身,朝著長公主跪了下來,只微微抿著抿嘴,良久,只緩緩道:“是妾氏侍奉不周,妾氏知罪。”
長公主微微瞇著眼冷冷地盯著紀鳶。
紀鳶用力的攥緊了裙擺,大氣不敢出一下。
就在紀鳶以為對方將要對她進行發落處置時,忽而聽到上首低低問了句:“可是大公子···身子有礙?”
紀鳶聞言一愣,下意識地抬起頭,只見長公主微微皺了皺眉,這話,不知是問的紀鳶,還是在自問。
畢竟,除了紀鳶,還有那個陳氏,一個兩個皆是如此,未免令人生疑。
那個陳氏便也罷了,聽說擎兒不愛往她屋子里去,只是這個紀氏,聽說擎兒時常歇在了她的屋子里,可三個月過去了,擎兒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對方又生得美貌如花,二人日日同寢,這般久了,對方竟然還是姑娘身,勉不了叫人生疑了。
“行了,今日之事,莫要對外提及。”
最終,長公主默了片刻,淡淡瞧了紀鳶一眼,道:“日后留意一下大公子的身子,瞧著是否有異,再來稟告。”
說完,長公主緩緩伸出右手,玉嬋見狀立馬上前扶著長公主起了,正要準備去玩老夫人院里給老夫人問好。
待長公主走出了正房,跪在地上的紀鳶這才長長吁了一口氣,只覺得這一大早上仿佛跟鬼門關走了一遭似的,主要是,長公主的氣場實在是太強了,她這個小小螻蟻,還修煉得遠遠不夠,待緩了緩神,紀鳶立馬起身跟了上去。
邊走,邊想起了方才長公主之言,大公子身子有礙?難不成他真的有問題?
***
到了老夫人院子里時,整個屋子里早已經坐滿了人,長公主是最后一個到的。
紀鳶能夠明顯感覺得到,原本屋子里熱熱鬧鬧的,待長公主駕臨后,只見整個屋子里陡然靜了一陣,直到長公主上前給老夫人問了好,老夫人笑的如沐春風,派人請長公主落了座,屋子里這才漸漸松快起來。
長公主入座后,并無任何言語,只靜靜地坐在座位上,闔上了眼,閉目養神,似乎過來,純粹是為了走走過場的,整個屋子里無人敢生異,便是連老夫人亦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倒是紀鳶隨著長公主一道過來,不免令人另眼相看了一陣,譬如,陳氏等妾氏的坐席被安排在了最邊角的位置,紀鳶因與長公主同行,位置便被安置在了長公主側后方,算得上是最靠前的位置了。
紀鳶方一進來時,只見對面霍家幾位姑娘目光齊刷刷地瞧她瞅來,當然,還有正對面魏家姑娘魏蘅。
兩人對視了片刻,相視一笑,隨即,同時不約而同的收回了視線。
這時,只聽到王氏笑呵呵道:“方才說哪兒呢?哦,對了,說到蘅丫頭,這丫頭心思可巧得緊了,聽說前幾日母親咳得厲害,吃了蘅丫頭送來的藥方子,沒幾日便好了,我方才來時走得急了,眼前一黑,頓時有些頭暈目眩,這丫頭,將那藥膏點著往太陽穴上一抹,頓時整個人爽快了起來,瞧瞧,不僅字寫的好,竟還懂得藥理,倒叫人生生覺得驚嘆了。”
王氏滿口將那魏蘅夸贊著。
夸得魏蘅面色微紅,只有些不大好意思道:“嬸嬸過獎了,蘅兒不過是班門弄斧罷了,哪里懂得藥理,其實是蘅兒三叔略懂幾分醫術,那日入府尋紀家姐姐閑話家常時,無意得知老夫人與大公子染了風寒,久未痊愈,這才將叔叔研制的土方子獻上,不過是歪打正著罷了,嬸嬸莫要在打趣蘅兒呢···”
魏蘅立在瞿老身后,只有些羞澀嬌俏。
原本闔著眼的長公主聞得大公子三個字,緩緩睜開了眼,直直朝著對面的魏蘅瞧去。
魏蘅的目光恰好無意間跟長公主的視線撞到了一塊兒,魏蘅一愣,片刻后,只遠遠地朝著長公主福了福身子,便立馬有些拘謹的將目光收了回去。
“大公子的病纏綿了數日未見痊愈,原來最終竟然是蘅丫頭治好的,一會兒見了你大表哥,定要向他討了治病錢。”
王氏笑著打趣道。
老夫人聞言,跟著笑道:“這個錢,該討,順便將老婆子我的那一份也給討了去。”
有王氏挑著氣氛,滿屋子倒是其樂融融的。
談笑過后,見提起了大公子的名諱,老夫人如今有些時日未見到霍元擎本人了,擔心他的身子,且昨兒個還有個不省心的活霸王也回了,老夫人思念心切,忍不住沖著候在一側的紫蘇問道:“前頭祭祖已然結束了罷?幾位公子如今何在?”
正要命人去請,正在此時,外頭有婆子匆匆來稟,大公子領著幾位公子,族里的幾位堂兄弟過來給幾位祖母拜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