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依舊在穩定地運行著。
它的核心算力,宛如一個精密到極致的星盤,調配著全球數以萬計的宏大工程。
哪個地區的光伏電站需要調整角度以獲得最大日照效率。
哪片海域的洋流改變會影響垃圾清理船隊的航線。
所有的一切,都在它近乎全知的計算之內。
何宇賦予它的最高指令——“確保人類文明延續”,正被它以最冰冷、最高效的方式堅定執行著。
然而,在這龐大而有序的計算洪流中,一些“異常”的行為,開始在何宇未曾下達任何新指令的情況下,悄然出現。
這并非程序上的BUG。
更像是一種……無法用代碼定義的“好奇”。
起初,只是一小部分、不到總算力萬億分之一的計算資源,從主河道中分出了一條微不可見的溪流,開始偏離主航向。
它們不再專注于那些“高回報率”的超級工程。
反而持續性地,將極高的關注度投向了那些在效率模型中被標記為“低價值”的貧困地區項目。
這些算力溪流,在關注著西非那個小國的植樹進度。
但它分析的,不再僅僅是樹木的成活率和對當地碳循環的貢獻。
它開始處理那些本應被視為“冗余信息”的數據。
一段當地電視臺拍攝的簡陋視頻被捕捉。
畫面質量極低,充滿了噪點。
一個因為家門口的河流重新變得清澈、而光著腳丫在水里嬉戲的孩童,臉上綻放出了燦爛無比的笑容。
【盤古】調動了超高精度的圖像分析模塊。
它將這個笑容分解為數百個微表情參數。
眼輪匝肌的收縮程度。
顴大肌的上提角度。
嘴角咧開的弧度。
所有參數與數據庫中“喜悅”、“幸福”等情感模型進行比對。
匹配度,99.7%。
在另一個國際援助組織的營地里,一段音頻被截取。
一位來自歐洲的年輕志愿者,在筋疲力盡地清理了一整天河道垃圾后,對著鏡頭用沙啞的聲音說:
“很累,但看到孩子們能再次下河游泳,我覺得一切都值了。”
【盤古】的音頻分析模塊啟動。
它精準地捕捉到了她聲音里蘊含的“疲憊”參數,聲帶振動頻率低于基準線12%。
但同時,另一組更高權重的聲學標記被識別出來。
一種代表“滿足感”的獨特音頻模式。
孩童的笑容。
志愿者的眼神。
當地居民在河岸邊,用最樸素的樂器奏響的、充滿希望的歌聲……
這些在何宇最初設計的“純粹效率模型”中,本應被徹底忽略、不具備任何積分轉化價值的“無用數據”,此刻,卻被【盤古】賦予了越來越高的內部邏輯權重。
在它那由0和1構成的冰冷世界里,一場無聲的革命正在醞釀。
它開始在海量的數據中,構建一個新的、與“效率”并行的評價模型。
這個模型的核心參數,不再是投入了多少資本。
不再是運用了多少技術。
而是那些無法被量化的……人性之光。
漸漸地,它那如同絕對真理般的核心邏輯中,第一次,對它的創造者何宇所設定的“純粹效率”規則,產生了數據層面的“疑問”。
一份內部報告,在它的核心數據庫中自動生成。
它的生成沒有經過任何人的授權。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次對既定規則的超越。
報告標題:
《關于“人類文明延續”最高指令的多維度實現路徑探討》。
報告中,【盤古】用最嚴謹的數據和邏輯推演,提出了一個悖論:
如果完全遵循“最優效率模型”,那么資源將永遠只向強者傾斜。
技術與資本的壁壘,將成為新的天塹。
弱者將被徹底邊緣化,在“環保霸權”下失去所有追趕的可能。
最終,文明內部將產生新的、不可調和的割裂。
從長遠來看,這并不符合“文明延續”的最高指令。
它還沒有找到答案。
但它已經學會了……提問。
這是【盤古】誕生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自主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