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那日,師傅對著易年說,此處沒有,便到外面尋去,世間又不止青山。
易年第一次,認真的考慮了外面的世界。
那兩天還是如同平日里一樣,除了比師傅多做幾頓飯外,再無其他。
老人看著自己的徒弟,對著徒弟說了句,年紀輕輕,別給自己留遺憾。
老了后悔,什么都來不及。
易年聽著,看著師傅,問了:
“師傅,你有過后悔的事情嗎?”
“當然有,不過后悔,沒什么用。所以你也別天天這副樣子,等到老了的時候,你可沒師傅瀟灑,師傅有東西可以回憶,你呢?”
易年聽了師傅的話,沒有說什么,也沒有做什么。
青山鎮周邊也沒有什么事,易年還是一如既往的,發呆,看天。
也不知道腦中在想著什么。
青山的雪,又落了下來。
落在青山各處,落在少年心頭。
一日的清晨,還是伴著身影清醒,靜息片刻,起床穿衣,推窗,又驚了小鳥。
出了房間備了早飯。
吃完味道還是難吃的早飯,師徒二人還是如往常一樣,躺在躺椅上聊著天。
老人依舊看著竹園,日復一日,也不知怎的,就是看不夠。
喝著茶,等著徒弟的問題,或者沉默到午時。
最近的日子,都是如此。
不過今天有了些不同。
二人在躺椅上躺了會,旁邊的易年起了身。
到院子里把雪掃了掃。
趁著今天天氣好,又去了后屋,把那些書搬了出來,拿到院子里曬著。
而后,把自己這兩年從山上采的草藥,盡數都拿到了院中,放平鋪好。
拿了紙筆藥包,在院子里忙碌起來。
老人看著竹園的時候見了,沒有說話,也沒有表示。
易年就專心的在院中擺弄,大包小包的藥材整理著,拿著筆,在上面寫著字。
濕熱、風寒、跌打損傷、氣血不足,常見的小病之癥,寫在各種各樣的藥包之上。
等滿院子的藥包都寫上字后,來到了中廳,到了桌子面前,拉過椅子坐下,拿著筆,又開始在紙上寫著。
腦中快速的思索著這些年自己常開的藥方,娟秀小字躍然紙上。
從上午,一直忙到了晚上。
第二日,依然如此。
老人也還是那個樣子,不說,不問。
又是同樣的日子,又過了三天。
三天里,易年又開始里里外外的忙活了。
看著好像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不過,好像比以前,又忙了一點。
有天中午,去了趟后山小湖?;貋頃r,臉上看不出什么,在師傅的目光中,繼續整理著藥草,忙著。
也不知道忙了幾天,師徒倆的對話好像比之前少了些,不過老人的目光中,好像又多了。
等到易年把小院中,藥房里所有的藥材都整理好后,看著院子里堆積如山的包裹,長長地舒了口氣,
而后,變成白霧,在冬天夕陽的照拂下,升騰消失...
把藥材分成了幾份,整齊的碼放好,來到了師傅旁邊,躺在躺椅上,喝了口茶。
老人沒有看著徒弟,說了句:
“茶桌舊了,明天做個新的吧”
“好,師傅”
第二天,第三天。。。
竹園每天都會少點東西,小院里,每天都會多點東西。
桌椅板凳,掃地掃帚,書桌筆架,房檐掛花。
易年也不清楚,向來說著自己總砍竹子的師傅,最近怎么不說了。
等到了小院中的常用之物換的七七八八后,老人說著:
“差不多了”
易年也就不再繼續砍竹子了。
晚間時候,還是師徒倆,靠著躺椅,喝茶聊天。
“想好了?”
“想好了。”
“什么時候走?”
“節后就走,趁著這幾天,把藥材送完。”
易年自那天起,又開始了和平時一樣,卻又有些不一樣的送藥之行。
今天早上,小愚來了。
不知道是來給師徒倆改善伙食,還是什么。
碰見拿著大包小包出門的易年,只是打了個招呼,就進了院里。
易年也沒說什么,沿著五里山路五里鄉路,往鎮里去了。
從青山鎮村口的石碑出來,感受著身后眾人的目光,不敢回頭,沿著五里鄉路,五里山路,回了青山。
師傅在中廳坐著,廚房里,小愚在忙著...
“師傅,我明日走了后,你要是不愿意動,就讓小愚過來,幫我把書曬曬,總放在后屋,時間長了,會潮?!?
見師傅說著不用管竹園的聲響,兩個人還是和酒后一樣,在躺椅上,喝著茶水聊著。
西屋的小愚,還是在酣睡著。
“給你的東西,自己帶走吧?!?
“太多了,竹簍放不下,我又不是不回來,帶著做什么?!?
“用上的時候,沒有不方便,師傅有辦法?!?
“那聽師傅的。”
“想好去哪里了嗎?”
“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找東西,總歸有點茫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有緣,自會看見”
天元歷,九九九七年,也不知道是誰統計的,反正現在都是這個說法。
這年初春,十九歲的易年,第一次,要出青山。
屋里小愚還在睡著,師徒倆聊到了半夜,都沒回屋,就在這躺椅上休息。
早上的陽光提醒了師徒二人。
易年見了日出山頭,起身做了飯,飯后,收了碗筷,打掃了下屋子。
把大竹簍放在門旁,轉身對著師傅站立。
而后跪下,磕了三個頭。
起身后,額頭有些紅,眼角有些紅。
背上裝著換洗衣物和吃食的大竹簍,推開院門,然后關上。
沿著走了多次的五里山路五里鄉路,不是去青山鎮,
而是,
出了青山....
西屋的小愚午時帶著宿醉醒來,到了中廳看著老人一個人在躺椅上坐著,看著竹園。
問了老人:
“老爺子,走了?”
“嗯,走了?!?
魁梧漢子有了點淚意,嘴上說著:
“這一走,什么時候回來啊?”
老人喝了口茶,終于有了表情,微笑著說道:
“該回來的時候自然就回來了,就是不知道回來時,我這一園竹子,還能不能保得住”
章若愚也知道易年愛砍竹子,對著老人說道:“就砍幾根嘛,沒什么好心疼的吧老爺子,那可是你徒弟?!?
“是啊,自己的徒弟”
章若愚看了看時間,中午了,便去廚房給老人炒了幾個小菜,沒有喝酒,安靜的陪老人吃著。
正在吃飯的老人開口問著:
“你知不知道前段時間,易年送了一個機緣給了一個小和尚?”
“知道,易年說過。在青山鎮上的人都傳開了,說那大師是修行之人,法力無邊。易年能與這樣的人交好,還挺不錯。”
章若愚只是給老人夾著菜,沒吃?;卮鹬先说膯栴}。
老人又問道:
“你羨慕嗎?”
“有啥好羨慕的,那機緣又不屬于我。我一個山野村夫,也沒那么大的志向。娶妻生子,多種點地,賣點錢,給媳婦添幾件新衣裳,比啥都強?!?
章若愚憨厚的回答著,臉上真的沒有一絲羨慕。
老人吃完最后一口菜,笑呵呵的對著章若愚說道:
“那老夫送你一場機緣,你要不要?”
(第一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