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孟誠坐在母后手畔,如坐針氈。
時至日暮,臨安王妃與世子已辭行出宮。董靈鷲親自遣派瑞雪姑姑相送,但卻將他們兄妹二人留下了。
慈寧宮一派肅穆安靜,各級女使來往盡職,腳步無聲。一個穿著八寶蓮花紋圓領宮服的女使侍立案側,為太后娘娘侍墨。
不光是剛剛罰了鄭玉衡的孟誠緊張,連昭陽公主孟摘月也跟著一同提心吊膽,她想起自己的事由來,跟著脊背發涼,在那兒絞著手絹兒,時不時摸一摸鬢邊流蘇,眼神飄忽。
董靈鷲收手,命人將復批過一遍的奏疏呈到皇帝案前,一語不發地繼續處理政務。
小皇帝伸手接過,沉下心低頭去看,可字句卻難以入眼。他知道母后一定已經知道杖責之事,所以才在那種關鍵時刻讓世子請他過來,但時至此刻,董靈鷲卻什么都不說。
氣氛愈發壓抑。
女使換了一盞茶,將仰天雪綠奉到董靈鷲的手畔,然后又有人為陛下、公主奉上他們兩人各自合口味的熱茶,茶盞剛剛在桌案上落定,便聽太后開了口。
“皇帝看好了嗎?”
孟誠渾身一振,捧著奏疏,抬眼看向母后,像是在文華殿受教時失神突然被點名一般,有些愕然和遲鈍,隨后才道:“兒臣慚愧……”
董靈鷲道:“你不是慚愧,你是心不在焉。”
孟誠驀然沉默。
他的母后不必苛責、不必問罪,光是一言不發,光是讓他自己去想,小皇帝就已經懾于她的權威,懷疑自己的做法會惹得母后不悅,可在另一層面上,孟誠也實在不愿意承認——母后會為了一個區區外人,對他發脾氣。
董靈鷲道:“今日你碰見鄭太醫的事,哀家已經知道了。”
孟誠道:“母后明鑒。鄭玉衡語出不敬,直犯天顏,兒臣……兒臣只是想教訓他。”
董靈鷲輕輕地看了他一眼:“他說了什么?”
孟誠剛要開口,想到鄭玉衡是對已故的父皇不敬,他跟小鄭太醫居然產生一種相同的默契,并不想讓這段矛盾里出現明德帝的身影。只不過孟誠是覺得鄭玉衡不配,鄭玉衡則是純粹地不愿意。
他話到嘴邊,不得不頓了頓,“他對兒臣倨傲不恭。”
“哀家問你,”董靈鷲語調和緩地復述,直視著他,“鄭太醫說了什么?”
別說是孟誠了,就是一旁的孟摘月都跟著咽了咽口水,覺得母后不明顯發怒的時候、比她情緒外露時還更可怕。
孟誠握著拳,半晌后道:“他……兒臣記不得他說了什么。”
細究起來,除了“不愿肖似前人”之外,鄭玉衡也沒有特別可以挑得出的冒犯之言。
董靈鷲向后倚靠,斂袖倚在椅背上。一側的女使整了整椅背上的絨毯,對太后低語:“娘娘,宣都知去太醫院探望回來了,并沒什么大礙。”
董靈鷲輕輕頷首,跟孟誠道:“皇帝這樣去為難一個隨侍太醫,竟無緣由,在宮中勃然大怒,到了動用刑罰的地步,不覺得失了體面和身份么?”
孟誠轉不過心里這個坎兒來,他分明知道,鄭玉衡是仗著母后的勢,才敢那么大膽、那么不敬的,但他無法指責母后,只是緊咬牙根,眉峰壓得很低,吐出幾個硬邦邦的字眼:“他不配侍奉母后。”
董靈鷲于是問他:“那皇帝覺得誰合適呢?”
孟誠不知如何回答,公主便已經忍不住掩唇,她的緊張情緒一掃而空,差點笑出來,見董靈鷲的目光掃了過來,才輕咳幾聲,假裝什么都沒有聽懂。
孟誠的手放在膝上,幾次舒展又握緊,最后終于忍不住道:“母后不是已經有父皇了嗎?難道父皇還不夠嗎?”
董靈鷲道:“你父親——他不是已經走了嗎?”
“可是……”孟誠道,“可是!”
董靈鷲依舊平靜地望著他,不疾不徐地喝了口茶,等待他的下文。
孟誠的身心都有點被擊碎了,他完全不理解母后跟父皇這二十余年的相敬如賓、相濡以沫,難道還不能一生相知相守?難道就一定要找其他人消遣解悶——這不是對父皇的不忠嗎?
這種想法出現在封建男人腦海中,是再順理成章不過的。甚至相比來說,孟誠生活在一個父母慈愛的完美家庭環境當中,他對于夫妻同體的向往還更強烈、更深刻。
小皇帝的思想縱然封建,但并不能代表他品德敗壞,恰恰相反,這是在這個時代里,許多女人求而不得的夫婿品質。可正因他是皇帝,這種性格反而為他帶來了許多痛苦。
孟誠深深地呼吸,拿鄭玉衡的存在是“睹物思人”,由此來安慰自己。在這樣的自我催眠當中,他的容忍度稍微提高了,垂著頭跟董靈鷲道:“可是,母后對父皇……不會放不下嗎?”
董靈鷲沉默了片刻,她很想告訴誠兒,在孟臻還活著的時候,她就已經放下了。
但這種真相對于生活在夫妻佳話里的小皇帝來說,還太過冷酷殘忍。董靈鷲斟酌了一下詞匯,委婉道:“所有事到最后,都是要放下的。”
孟誠在這個困惑里出不來,他道:“可你們是……你們是明君賢后啊,讓任何人出現在你們中間,兒臣都……兒臣都不能容忍。”
董靈鷲又道:“任何人?那先帝的淑妃呢?行宮里的德太妃呢?你父皇納入宮闈的十幾位嬪御呢?她們算不算任何人。”
孟誠啞口無言,他怔怔地看著母親,感覺像是有一根魚刺卡在喉嚨里,刺痛難忍,又無法咽下。
董靈鷲輕輕地微笑了一下,“你是不是覺得,妻妾有別。夫妻一體,而妾是下人,不堪一提,所以不算在其中。”
從小到大,孟誠的心思就沒有過幾次逃脫過她的慧眼。小皇帝極沉悶地應下,臉上已經出現觀念被沖擊的痛苦。
董靈鷲道:“但在我心中,并非如此。她們不是下人,只是可憐人。”
孟誠道:“母后……”
董靈鷲伸出手,隨意地捏了捏眉心,她有點倦怠,已經發生輕微的耳鳴舊癥,耳畔像是殘留著鑼鼓重重敲過之后的顫動余音。
她道:“誠兒,你覺得你父親,他對我忠誠嗎?”
孟誠沉默半晌,說:“兒臣不敢妄言,兒臣只是覺得,父皇已經盡力了。”
董靈鷲居然很是同意:“沒錯,他已經盡力了,不光如此,他已經竭盡全力了。”
但是她又道:“可竭盡全力還不夠,他的竭盡全力,沒有到達母后心里的底線……這是局勢不允,情義難全,與人無尤。”
“既然與人無尤,母后又何必責怪?父皇他已經、已經待母后至誠。”孟誠急促地道。
董靈鷲搖了搖頭,覺得這話有點好笑。雖然皇帝完全沒有這個意思,但她還是感覺到一點兒倫理綱常對她的譏諷感。
董靈鷲嘆了口氣,道:“待我至誠……母后沒有責怪過你父皇,完全沒有。”
小皇帝不明白。
董靈鷲輕輕掀過這個話題,只說了句:“你若想尋他的麻煩,不如直接跟母后說,以免壞了我們之間的母子情分。”
孟誠聽她如此說,心中大為惶恐,他很怕母后因為一個不重要的外人,反而傷了彼此之間的親情,一邊擔憂,一邊又不甘,覺得鄭玉衡此人真是個邀寵的奸臣無疑,竟然挑撥他們母子的關系。
但這想法只能藏在表面下。
因為母后嘴上說著不生氣,實際上卻將孟誠留到夜幕,監督他處理的政務摞起來都有半人高,簡直讓小皇帝筋疲力盡、神思不屬。
偏偏母后還捧著一盞溫茶陪他,時而輕言指點,時而修改批評,溫柔耐心。
孟誠根本沒有臉面逃走。
別說孟誠了,連公主也跟著遭殃。董靈鷲也沒讓她走,孟摘月不通朝政,只能在慈寧宮里招貓逗狗,一會兒將貓太子惹得炸毛,一會兒拉著幾個小女使下注簸錢,最后實在無聊得很,伏在董靈鷲的懷里睡著了。
月上中天,杜月婉持著銅挑,親手將燭臺上的燈芯挑亮,又囑咐了幾個宮人打起精神。
燭淚徒流,孟誠已經困得眼暈,看著這折子上恭敬的花哨文辭,已經有些讀不懂了。他悄悄打了個哈欠,一抬首,見母后眼眸含笑地看著自己,心里不由一凜,又坐直身軀。
他喉結微動,咽了口唾沫,跟董靈鷲道:“母后鳳體為要,這個時候……不早些安寢嗎?”
董靈鷲慢悠悠地道:“素日來,哀家少有睡得早的。皇帝猜猜,是因為什么?”
還能是因為什么?自然是因為他年輕不知事,有些政務不能處置。而那些國朝的老臣,也總是習慣于將大事直接呈到慈寧宮決斷。
孟誠臉色一紅,無地自容,想到自己登基之后,雖然也辛苦,但實在沒有辛苦到這個程度,便更加不安,他道:“兒臣不孝,兒臣無能。”
董靈鷲擺了下手,讓杜月婉引皇帝回去:“行了,回去睡吧,皇后已經遣人來問兩遍了。”
孟誠從案前站起,看了看她懷中的盈盈妹妹,覺得小妹在母后宮中休息一夜倒也無妨,便躬身告退了。
御駕左右的內侍提起一件明黃的蟠龍祥云披風,攏在皇帝陛下的肩頭,又執起四盞水晶蓮花提燈,護送著孟誠回宮。
宮門開闔,一捧月色灑了進來,絲縷涼風入殿。
董靈鷲伸出手,兩指輕輕地捏住公主的小巧瓊鼻,她攏起眉,玉面一皺,哼唧了好幾聲,在太后懷里翻騰著,扭過臉含糊道:“大膽——誰敢欺負本宮——”
孟摘月這么一動,身上的流蘇玉飾叮當作響,好半晌才睜開眼,剛要發脾氣,就見到自家母后那張雍容端莊的臉龐。
她心尖兒一抖,摟著董靈鷲的腰,口中的調子急急地改了口:“欺、欺負得好!盈盈生來就是給母后解悶兒的。”
她挪了挪身子,往太后的胸口埋下去,語調嬌憨可愛、卻又大放厥詞:“盈盈早就看皇兄不順眼了,他總是對男人寬容,而對女人苛刻,多虧母后教訓他!哦不是,教導他!”
董靈鷲面帶微笑地看著她,輕輕道:“許祥。”
孟摘月下意識地以為許秉筆來慈寧宮了,蹭地一下抬起頭,環顧殿內,見不到半個許祥的人影,她又緩緩扭過頭,對上母后烏黑深邃、意味深長的眼。
公主先是掩唇小小地輕咳了聲,然后心知母后已經看出來了,縮了縮脖子,小聲道:“君子之交……跟一個太監……能叫荒/淫嘛?兒臣連他的手還沒牽過呢,兒臣清白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