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的源頭,始于那些返航的航班。
當漢斯·穆勒的私人飛機降落在柏林滕珀爾霍夫機場時,這位享譽全球的建筑泰斗,面對著閃光燈構筑的墻壁和無數伸來的話筒,第一次選擇了沉默。
他沒有回答任何問題,只是舉起了自己的私人平板。
屏幕上,是一張未經任何修飾的照片。晨光穿透云海,灑在一座仿佛由白玉和植物藤蔓交織而成的城市之上。
那是一種超越了人類現有想象力的、結構與生命完美融合的極致美學。
一個畫面,勝過萬語千言。
同樣的場景,在東京、在巴黎、在紐約、在世界每一個頂尖建筑師歸來的城市上演。
他們帶回的,不只是對“全球居環境聯盟”的熱切期盼,更是一份份來自【云夢城】的、無可辯駁的視覺證據。
那些照片與視頻,沒有宏大的配樂,沒有華麗的剪輯,只是最樸素的記錄。
然而,當人們看到那座城市里,孩子們在會發光的草坪上嬉戲;看到居民樓的墻體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生態循環系統;看到空中廊橋如同有生命的藤蔓般自然生長……
整個世界,失聲了。
曾經在各大論壇上對【云夢城】口誅筆伐的評論家們,刪除了自己過往的帖子。曾經嘲笑其為“東方騙局”的西方媒體,緊急撤下了相關的諷刺漫畫與報道。
質疑與嘲弄的浪潮,在這些鐵一般的事實面前,被蒸發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山呼海嘯般的驚嘆與向往。
【云夢城】這個名字,不再需要任何前綴和解釋。
它本身,就代表了神跡。
“降臨人間的理想鄉。”
“科幻小說里走出的城市。”
“人類文明的下一個奇點。”
無數桂冠被毫不吝嗇地加冕于其上,【云夢城】一戰封神。
然而,就在全球的目光都以前所未有的狂熱聚焦于這座海上奇跡,聚焦于其創造者何宇與龍河大學之時。
風暴的中心,卻再一次陷入了詭異的沉寂。
雪片般的采訪申請,被禮貌但堅決地回絕。來自全球建筑界巨擘們的聯名問詢函,石沉大海。
龍河大學的官方渠道,對那份足以改變世界城市格局的“聯盟提案”,未置一詞。
這種沉默,讓剛剛被震撼到無以復加的輿論場,迅速被另一種情緒所主導——巨大的困惑與焦灼。
“何校長到底在想什么?這么好的機會,為什么不立刻答應?”
一篇來自《泰晤士報》的頭版社論,發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難道龍河大學的技術還不想對外公開?他們是想永遠將云夢城作為一座孤島嗎?”
“不,不對,你們不懂。這絕對是在憋一個更大的招!”
在某個擁有數千萬活躍用戶的科技論壇上,一條被頂到最高處的評論如此斷言。
“相信我,每一次校長的沉默,都是在為下一個顛覆世界的計劃做準備!”
猜測、分析、爭論……熱度持續走高,幾乎要將整個互聯網的服務器都燒到宕機。所有翹首以盼的人,無論是媒體大亨,還是建筑宗師,亦或是屏幕前的億萬網友,感覺自己的頭皮都快要被抓破了。
就在這股席卷全球的焦灼感攀升至頂點的時刻。
當晚七點整。
一個重磅消息,毫無征兆地引爆了全網。
沒有任何預熱。
沒有任何通稿。
龍河大學那沉寂已久、卻擁有著數億粉絲的官方社交賬號,發布了一條有史以來最為簡潔的動態。
全文,只有一個標題和一張配圖。
標題是:“今晚八點,校長直播。”
配圖,是一張從未公布過的照片。
照片里,何宇穿著簡單的黑色休閑服,獨自一人坐在【云夢城】某座不知名建筑的純白色穹頂之上。
他的背影對著鏡頭,身前是翻涌奔騰、一望無際的云海,身后是城市璀璨的萬家燈火。
孤身一人,卻仿佛俯瞰著整個世界。
這條動態,是一枚被精準投入全球輿論沸水中的核彈。
網絡世界,在長達三秒鐘的死寂之后,徹底沸騰!
那一瞬間,無數終日“潛水”、從不發言的用戶,像是被某個神秘指令瞬間激活的休眠程序。他們從世界的各個角落瘋狂涌現,沖入那條動態的評論區,用顫抖的手指,敲下了足以載入史冊的留言。
“有生之年系列!校長終于想起他的直播賬號密碼了!”
“我的天!快來看上帝!前排出售瓜子、飲料、速效救心丸!”
“大的要來了!絕對是大的要來了!”
“是宣布【云夢城】對公眾開放?還是校長要公布什么新的滅世——劃掉——創世級黑科技了?!”
直播,尚未開始。
龍河大學官方直播間的在線等待人數,已經以一種違背了數據統計學常理的速度,瘋狂地向上飆升。
一千萬。
三千萬。
五千萬。
數字的跳動已經模糊成了一道殘影。
各大直播平臺的服務器后臺,紅色的警報燈連成一片,所有的系統管理員和程序員都被緊急召回,驚駭地看著那股足以沖垮任何系統的、史無前例的流量洪峰。
彈幕,在黑色的等待界面上形成了一片白色的瀑布。
各種代表著高額打賞的禮物特效,化作了金色的風暴,一遍又一遍地刷新著所有平臺創立以來的歷史記錄。
這一刻,時間仿佛失去了意義。
全世界的目光,都前所未有地聚焦在了那個即將亮起的、小小的手機屏幕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