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宇那場被封為“神級”的線上發布會,其掀起的風暴遠未平息。
風暴的中心,不再是何宇本人,而是三個字——
【稷下學宮】。
這三個字,在發布會結束后的短短數小時內,就沖上了各大搜索引擎和社交平臺的熱搜榜首,并且以一種無可撼動的姿態,牢牢霸占了所有人的視線。
它不再僅僅是一個教育計劃的代號。
它變成了一個圖騰。
一個精神符號。
一個在無數被主流評價體系所排斥、所誤解、所壓抑的靈魂深處,點燃了熊熊烈火的理想國。
半個月后,龍國教育界無數專家、學者、校長的復雜目光,如探照燈般聚焦于一處。
【稷下學宮】計劃,正式啟動。
第一批通過了堪稱嚴苛到變態的層層審核,來自天南海北的“怪才”,開始陸續抵達龍河大學。
他們帶來的,不是尋常學子的書本與衣物。
而是他們各自世界的全部。
一時間,這所本就因何宇而備受矚目的高等學府,其校園內部,出現了一幕幕讓所有本校生都大開眼界的奇景。
一個瘦高的少年,身形單薄得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
他卻用肩膀,硬生生扛著一架比他整個人還要高的巨物。
那是一架望遠鏡。
一架充滿了原始暴力美學的自制天文望遠鏡。
粗糙的焊接痕跡遍布鏡身,黃銅齒輪與裸露的線路交錯縱橫,閃爍著冰冷的金屬光澤,充滿了濃郁到化不開的工業朋克風格。
他就這么扛著自己的“炮管”,無視了周圍越聚越多的人群,眼神專注而又執拗地在校園里逡巡,似乎在用一種外人無法理解的玄學,尋找著與星辰溝通的最佳坐標。
人群中發出一陣陣低低的驚嘆,無數手機鏡頭對準了他,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嘲弄。
林蔭道上。
一個扎著簡單馬尾辮的女孩,正安靜地走著。
突然。
她毫無征兆地停下了腳步,仿佛整個世界的運行都在她腦中按下了暫停鍵。
她蹲下身,伸出纖細的手指,開始在鋪滿塵土的地面上飛速劃動。
一行行復雜的公式,一個個詭異的符號,在她指下如流水般涌現,構建出一個凡人無法窺探的邏輯迷宮。
她的世界里,只剩下推演與計算。
周圍的喧囂,行人的側目,對她而言,都只是不存在的背景噪音。
校園宿舍樓下。
一個皮膚被曬成古銅色的男生,正費力地拖著一個巨大到夸張的行李箱。
“同學,需要幫忙嗎?”
有熱心的學長上前。
男生黝黑的臉上露出一絲靦腆的笑,搖了搖頭,然后“咔噠”一聲,打開了箱子。
準備幫忙的學長,視線落入箱內,臉上的熱情瞬間凝固。
箱子里,沒有一件衣服,沒有一雙鞋。
那是一個完整的、被分割成無數小格子的標本世界。
密密麻麻的昆蟲標本,從指甲蓋大小的熒光甲蟲,到巴掌大的巨型蛛類,每一只都姿態舒展,被細針精準地固定在軟墊上,閃爍著令人頭皮發麻的幽光。
這些孩子。
這些在過去的學校里,會被班主任約談,被貼上“不務正業”、“思想有問題”標簽的孩子。
這些在同齡人眼中,是“怪胎”、“異類”、“神經病”的孩子。
此刻,他們匯聚在龍河大學的陽光下。
他們原本已經做好了迎接新一輪審視、排擠、孤立的準備。
然而,預想中的一切都沒有發生。
他們收獲的,是最大程度的好奇。
以及,最純粹的善意。
一個胸前掛著“建筑學院”院徽的男生,快步追上了那個扛著望遠-遠鏡的少年。
“同學!你好!我叫孫磊,建筑學院大三的!”
他熱情地亮出自己平板電腦上的草圖。
“我看你這個望遠鏡的支架結構,受力有點不均,尤其是在調整仰角的時候,重心偏移會很嚴重。我幫你設計一個更穩定、更科學的觀測平臺怎么樣?用三角形桁架結構,保證穩固!”
扛著望遠鏡的少年愣住了,看著屏幕上飛速生成的3D模型,眼神里第一次出現了驚愕之外的情緒。
醫學院的幾個女生,則鼓起勇氣,圍住了那個拖著一箱子“恐怖片道具”的黝黑男生。
她們非但沒有尖叫著躲開,反而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
“同學,你這些標本……都……都有毒嗎?”
一個膽子大的女生指著一只色彩艷麗的雨林蛙標本問道。
“我想研究一下,某些特殊昆蟲或者兩棲動物的毒液,在分離純化后,有沒有可能成為新型的神經阻斷劑或者抗凝血劑……這對于我們的課題,非常有價值!”
這些畫面。
這些充滿了善意與思想火花碰撞的瞬間。
被校園里的學生們,用手機隨手記錄,上傳到了網絡。
沒有官方的通稿。
沒有刻意的營銷。
甚至連一個統一的話題標簽都沒有。
但就是這些最粗糙、最真實的影像,卻具備了比任何華麗的宣傳片,都更加恐怖的傳播力與感染力。
它們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一顆顆石子,迅速在網絡世界掀起了滔天巨浪。
無數網友,看著屏幕里那些曾經的“異類”,在龍河大學的校園里,找到了真正的歸屬感,找到了能夠理解自己、欣賞自己、甚至愿意與自己一同探索的同伴。
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動,擊中了每一個人的心。
評論區,徹底沸騰。
“我……我一個大男人,看哭了。這他媽的,才是大學!這才是真正的大學啊!自由!包容!多元!”
“那個扛著望遠鏡的少年,讓我想起了我自己。我小時候也喜歡看星星,結果被我爸把望遠鏡砸了,說我不務正業。如果……如果我當年也能遇到這樣的學校……”
“想起了愛因斯坦,他小時候也被老師當成‘笨蛋’和‘怪胎’。如果他生在我們的應試教育體系下,是不是也會被當成垃圾給埋沒了?龍河大學,給了所有‘愛因斯坦’一個機會!”
“龍河大學,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才是我們教育,最應該有的樣子!是寫在教科書里,卻從來沒幾個人真正做到的樣子!”
“@清北復交 @所有985 @所有211,都他媽別睡了!起來抄作業!別整天盯著你們那點破錄取分數線自我感動了!睜大眼睛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大學精神!什么叫真正的社會責任感!什么叫真正的教育格局!”
龍河大學。
再一次。
以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將它那超越時代的教育理念,如同思想鋼印一般,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個關注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