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
自西向東,浩浩蕩蕩綿延數(shù)千里!
這是大隋東北部,流域最大的一條河。
也是大隋和高句麗兩國的邊境線。
由南向北渡過遼河,便是高句麗的遼東城。
高句麗并不是大國。
舉國上下,加在一起,也只有十幾個城池。
但這十幾個城池,能勉強(qiáng)算的上大城的其實(shí)不多。
首當(dāng)其沖的自然是高麗城,這是高句麗的王城,自然不用多說。
而排除高麗城外,那就是遼東了。
這是高句麗的邊境重城,也是抵抗大隋的橋頭堡。
對這座城池,高句麗也是下了無數(shù)的血本,駐扎重兵,年年修繕。
而現(xiàn)在,這座高句麗舉國上下寄予厚望的堅(jiān)城,顯然即將迎來考驗(yàn)。
“嘩啦啦!嘩啦啦!”
遼江水流滾滾,陣陣轟鳴不絕于耳。
波瀾壯闊的江流,撲面而來的清風(fēng),結(jié)合到一起,絕對算得上是一副奇景。
但這個時候,可沒有什么吃了熊心豹子膽的人前來觀景。
江水北岸。
雄闊的遼東城,靜靜的佇立在那。
除了不斷咆哮的遼江之水,方圓百里再無一絲人跡。
安靜!肅穆!
這是一眼看去,此處給人的第一映像。
但這種安靜,卻帶著一種讓人難以訴說的壓抑。
遼東上空!
無盡的烏云滾滾而來,仿佛就要直接橫壓而下。
天地之間,籠罩著一種讓人喘不過氣來的可怕氣機(jī)。
這是殺氣!
由兵戈帶來的殺伐之氣。
“轟,轟,轟!”
一道道沉重的馬蹄,讓整片大地都在不斷晃動。
這里是遼河以南,大約三百里的地域。
旌旗,戰(zhàn)鼓,駿馬,長槍!
一隊(duì)隊(duì)殺氣騰騰的士兵整齊而列。
營帳綿延,一眼根本望不到頭。
軍勢席卷,沖散了周遭的一切。
別說飛鳥這等生物,就連天空之上的白云,被大軍不自覺散發(fā)的氣息,碾成了一片虛無。
如此可怕的軍勢,別說對戰(zhàn),常人就算看一眼,恐怕都會四肢癱軟,心神炸裂。
大軍的正中!
一桿赤黃色的大纛軍旗佇立于此!
軍旗之上,繡著一只碩大的四爪巨蟒!
巨蟒中央,鐵畫銀鉤般的寫著一個楊字!
楊字軍旗!又是只比五爪金龍旗只遜色一等的四爪蟒旗。
其主人是誰,已經(jīng)根本不用多說。
大隋九老,靠山王楊林。
行軍打仗,主帥所在之處,又被叫為中軍。
而既然叫中軍,自然而然的,是位于大軍的中央。
畢竟主帥是大軍的靈魂,既是決勝的關(guān)鍵,也是大軍的弱點(diǎn)。
身處大軍環(huán)繞之中,可以避免為敵所乘。
可現(xiàn)在,看隋軍陣勢。
楊林的大帳,分明擺在了大軍的靠前部位,也就是前軍位置。
再加上那迎風(fēng)飄揚(yáng)的大纛,分明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訴旁人。
他楊林就在這里,有膽子就來劫營!
只這一點(diǎn),就可以看出,楊林的強(qiáng)勢和自信。
當(dāng)然了,這也并不奇怪。
以如今大隋的巔峰國力。
就算是派出一支偏師,都足夠讓高句麗頭疼。
更不說這浩浩蕩蕩數(shù)十萬精兵,還是楊林這位戰(zhàn)功赫赫的靠山王作為主帥。
“幾家的小子都怎么樣了?”
大帳之中,雄渾的聲音響起,正是靠山王楊林。
“都分到了左右兩軍,這些本就是各家子弟,雖不全出自將門,但在軍中或多或少也都有些人脈,并不算是徹頭徹尾的新丁!”
楊林點(diǎn)頭。
這些他自然清楚,甚至好幾家子弟,都是從家族中帶著親兵出來的。
對這種行為,楊林也沒有阻攔,而是開了方便之門。
他的本意是想培養(yǎng)統(tǒng)帥,自然不會讓他們從小兵做起。
“對了,魚將軍看好的高家小子呢?”楊林突然開口問道。
“在后勤,看護(hù)押運(yùn)糧草!”一道聲音響起,正是魚俱羅。
楊林皺了皺眉,看了一眼魚俱羅,緩緩道:
“魚兄,愛護(hù)后輩沒有錯,但如果太過可有有害無益了。”
“雛鷹不離開保護(hù),如何展翅縱橫?”
“這次帶上他們本就是磨礪,你把他放在后方,可不是幫助,而是阻礙!”
魚俱羅沒有回應(yīng),只是沉默。
“哈哈,靠山王誤會了!”左邊的伍建章笑道。
“魚兄可從來不是優(yōu)柔寡斷之人,這次高家那小子被放在后方,可不是他的意思,而是史萬歲的安排。”
“史萬歲?”楊林挑了挑眉,恍然道:
“難怪,史萬歲是當(dāng)初高颎的部將,不過這次可是好心辦了壞事。”
楊林眼中露出不滿之色。
“心疼晚輩本就是人之常情,也屬正常。”
“靠山王也不必往心里去,滅國之戰(zhàn),又不是三兩日能夠結(jié)束的,高家小子有的是機(jī)會戰(zhàn)斗。”
“是金子想來肯定是會發(fā)光的,我想高颎之子,又能得魚兄看重的,肯定不會是庸碌之輩,會有機(jī)會的。”
“那就再看吧!”楊林沉思片刻,點(diǎn)了點(diǎn)頭。
“那么說說現(xiàn)在吧,大家覺得應(yīng)該如何展開!”
楊林指著身前的沙盤開口。
“從地形上看,這第一戰(zhàn),遼東是重中之重,這是高麗南線重城,也是緊靠遼河的最大據(jù)點(diǎn)。”
“我軍過遼河,入高句麗,這遼東城是怎么都繞不開的,現(xiàn)在只是看怎么攻而已。”
楊林點(diǎn)頭。
一旁的魚俱羅也緩緩開口。
“從地圖上看,高麗遼河據(jù)點(diǎn)有兩座,遼東和新城,兩城相距僅數(shù)百里一東一西守護(hù)遼河防線。”
“而兩城中央還夾著一座蓋牟,三城互為犄角,彼此支援。”
魚俱羅沉思了片刻,才說道:“遼東和新城一大一小,從地勢上看,先攻新城距離較遠(yuǎn),也容易腹背受敵,不太可取。”
“我軍要么直攻遼東,要么從兩城中間穿插而過,先取蓋牟,再回過頭打遼東。”
“但無論哪一條,遼東都不容忽視,哪怕先取蓋牟,仍然需要派重兵緊盯遼東!”
伍建章也是點(diǎn)頭:“不錯,除非水陸并進(jìn),分兵一路從海上直擊高麗,要么遼東是怎么都繞不開的絆腳石。”
“但分兵需要承擔(dān)風(fēng)險,大海茫茫,很難統(tǒng)一指揮,此策有利有弊。”
楊林深深的看著地圖。
“遼東嗎?”
輕聲自語了一句后,楊林猛的抬頭。
“兵道自古便有正合奇勝兩條路。”
“這次我軍攜大勢而來,數(shù)十萬大軍浩浩蕩蕩,自當(dāng)走堂皇正道。”
“既然是拔釘子,那就一顆一顆按順序拔!”
“嗯?”
話音落下,麾下眾將都在消化楊林所言,并沒有出聲回答。
而為首的楊林三人,卻是猛的抬頭,看向了營外。
楊林看了一眼身邊兩人,放聲笑道:
“很好,看來對方已經(jīng)幫我們做出了選擇。”
“那就這么定了!”
楊林一巴掌拍在沙盤之上。
沙盤上聳立的遼東城池,瞬間化作齏粉。
“渡遼水,攻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