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爺、大老爺雪糕好了!!”石頭的喊聲打斷了狄風和靈兒的交談。
只見石頭捧著陶罐,身后田陽明等一幫人追趕;石頭滿臉興奮邊跑邊喊叫著向屋里跑來,由于太興奮跑到了門口,一不留神被門檻一下絆到,腳下一個踉蹌,手里抱著的陶罐順勢飛了出去。“日了,這回腿要被打瘸了!”石頭看著脫手而出的陶罐絕望的喊了一聲。
剛才聽石頭說陶罐里的奶昔結了冰霜,眾人好奇的紛紛跑來觀看,可石頭得了狄風的命令怕陶罐有失,他就像護崽子的野狼,抱著陶罐不讓人靠近轉身就跑,現在得了報應,這讓后面追趕的眾人心里齊齊的一陣幸災樂禍。
石頭脫手的陶罐還未落地,人影閃動狄風出手如電,一把接住了陶罐。
“雖然魯莽但表現可嘉,一會讓你嘗這第一口”,狄風抱著陶罐對石頭笑著說道。
陶罐入手冰涼,打開封口只見奶昔已經變成了淡黃色固體,上面還冒著絲絲寒氣,“成了!”狄風看到罐子里的物體心里一陣激動,“這和后世的冰淇淋已經有了**分的接近,就是不知道味道如何?”,想著狄風四處看去想找把勺子,舀出一塊嘗嘗。
丑兒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吃貨,她早就準備好了木勺,一看狄風四處尋么,就精靈的把木勺遞了過來,狄風顧不上稱贊有眼色的丑兒,把勺子順勢遞給石頭道:“第一口是你的了,快嘗嘗味道如何?”
石頭接過勺子,連道謝都沒顧上,伸手就舀出了一大塊,迫不及待的一口送入口中,這一大勺子“冰淇淋”入口,冰的石頭直跳腳,雖然涼的拔牙但石頭怎么也不舍得把這一口“冰淇淋”吐出來。
“別跳了,快說味道怎么樣?”丑兒急著催促石頭。
“好涼……好甜……好吃……嘖嘖……”石頭吞咽著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吃完還不住的咂嘴。
一聽石頭說好吃,丑兒和趙靈兒齊聲開口,“我也要吃”。
“先等等!”狄風制止了丑兒和趙靈兒。他看著石頭吃完又過了一會還是活蹦亂跳的樣子,這才對丑兒和趙靈兒說道:“可以吃了,小心涼啊!”
“太好吃了!,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東西,狄風,你真厲害!你也快嘗嘗”,丑兒吃了一勺后就興奮的夸贊狄風,她覺的這是自己吃過最美味的食物,雖然心里還想再吃,但還是忍住沒有動手,因為旁邊還圍了一圈眼饞的家伙,最主要的是狄風還沒有吃。
趙靈兒的反應就比較直接,吃了一口后就撲過來抱住狄風就親了一口,然后也不再動手去舀第二下,因為她覺的有狄風在身邊就夠了,以后還何愁吃不到美食。
狄風臉上帶著奶油,笑著對大家道:“都別愣著了,自己找家伙開吃,晚了就只能等后面的凍好才能再吃了”。
轟的一下,眾人紛紛去找勺子,石頭和燕青也不嫌丑兒和趙靈兒用過的勺子,抓起來就從罐里往出舀冰淇淋,等眾人找好勺子回來,陶罐里的冰淇淋被石頭和燕青吃的只剩下了一半。
狄風笑罵著在石頭和燕青的屁股上一人踢了一腳,“一個已經是縣尉了還這般沒有深沉,還有你燕青,教你識字怎么沒見你這般起勁,都滾出去看看那些罐里凍好了沒有,記的把水果剁碎加進去,這樣才夠味”。
眾人圍著一個小陶罐你一勺我一勺的吃著,還不時出了一陣陣的驚嘆,只有林鑾歲數小擠不進去,急的在人群外面哇哇大叫。還是狄小花心好,給林鑾舀出了一勺這才安撫下就要大哭的林鑾。
加了水果的冰淇淋已經有了后世的味道,狄風一個人就吃了小半壇,冰淇淋味道所好,但可能是古人在夏天初次接觸涼食的原因,再所有的冰淇淋被消滅干凈后不久,報應來了,一個個的都捂著肚子往茅房跑。
男男女女的排著隊等著上茅房的場景讓狄風想起了后世節假日的風景區,心里忍不住笑“哈哈~~一個冰淇淋能引住這種效果也算實屬不易了”,可等狄風如廁時,他就再也笑不出來;這味道……,茅廁是一個土坑上面搭了兩塊木板,坑里花花綠綠的看的人想吐,以前都是用凈桶方便,今天手狄風頭一回進仆人們用的茅廁。受不了,狄風已經開始琢磨是不是要在信寧修建沖水茅廁了。
有了想法就做,狄風找到了丑兒把修建沖水茅廁的想法說了,這個不難,在長安的狄府就有沖水茅廁,石頭做的馬桶,木制的水箱,下面連接著地溝和糞池,這樣的設計據說漢朝就已經出現,只是應用在皇室和豪門大族當中,平常百姓是用不上的。關鍵的難處就是水源,可信寧多水這倒不是難題,只要把山水引下來就成。
冰淇淋已經開始在狄風府上流行了起來,炎炎夏日這冰淇淋已經成了狄風府上的必備美食,十三娘吃了幾次后就無恥的開始在信安樓山寨狄風的冰淇淋;一直看十三娘不服氣的丑兒反應自然也是不慢,兩天后隨著公共廁所計劃的實施,開區和信寧城內還多了兩家“冷飲店”主打食品就是冰淇淋,幕后老板自然就是丑兒和趙靈兒;不但信寧有冷飲店,丑兒還派人去了黔州等地開店,完全擺出一副要和十三娘打擂臺的架勢出來。
女人的第六感級靈敏,趙靈兒回來后只見過了十三娘幾面,就對十三娘產生了敵意,原本和丑兒三天兩頭吵架的趙靈兒一反常態的和丑兒結了盟,她帶著自己從三橋山帶來的圣女一脈人馬,在丑兒策劃下向著十三娘經營的產業開始慢慢伸出了觸角。
趙靈兒先下手的目標就是碼頭航運,林之歡又一次來了信寧還帶了十條沙船和兩條畫舫。畫舫煙中淺,青陽日際微,畫舫在風景如畫的郁山一靠岸,趙靈兒就派人接管了畫舫,并對畫舫進行了改造,趙靈兒的想法很簡單,你十三娘不是在開區有酒樓客棧嗎?那好我趙靈兒不和你在路地上爭產業,我在水中建酒樓客棧,檔次還必須高出十三娘的酒樓客棧一級。
沙船被趙靈兒編入了趙氏船隊,本想用狄風的名字命名船隊,但考慮到怕影響狄風的官聲,所以用了趙氏命名,十條看似不多但卻是全是五桅船、船長有五六十米,寬進二十米,一次可運貨物三千石到五千石,趙氏船隊一成立,就完全壟斷了烏江碼頭的貨運生意,因為黔州所在能有十條五桅沙船的只有這一家,其他幾家經營水運的都是只有幾條小船,最大的也只有五桅沙船的一半大小,這讓十三娘措手不及下失去了先機。
十三娘無奈只好鞏固自己的碼頭裝載生意,現在開區碼頭貨物裝載是十三娘控制,而運輸行業被趙靈兒占領了。狄風是最大的收益者,開區現在的賦稅就可以抵得上兩個上縣的收入,除了賦稅房屋租賃和行業抽成更是每天都在翻翻,有了錢自然干什么都有底氣,修建城墻的民壯就驚奇的現,每日的伙食生了變化,原來的腌菜加了量不說居然每人還可以領到一大碗飄著油花的魚頭湯和一枚雞蛋,每日出工的酬勞也增到了米五升,這讓原本不屑出力受累的信寧中產階級,也加入到了搬磚扛泥的行列。
這一切的改變有狄風的功勞,也有朝廷的功勞;這次受災不止黔州一地,等各地的災報傳到長安,在經過勘查災情后義倉放了賑濟糧食,不但如此,朝廷還免除了災民的賦役,對于那些老弱病殘還放了救濟品,到了此時狄風才知道原來唐朝有著一整套完整的災害救助體系,只是由于通訊不方便,這才耽誤了賑濟的放。
狄風誤打誤撞的救災行為正和了古人的九惠之教,因此狄風不但收到了朝廷的補貼就連安置災民的土地也由朝廷出了銀子,另外狄風還受到了中書和吏部的嘉獎,只是這個嘉獎只是書面的表揚了一番,并沒有給他加官進爵,但嘉獎的簽署竟是武則天的簽名,這讓狄風很是奇怪,李治干什么去了?難道武則天已經獨霸大權了?
可隨著狄風看了跟隨嘉獎一起到的狄仁杰書信,這些疑問也就揭開了;狄仁杰的書信很簡單,先肯定了狄風取得的成績,接著指導了狄風以后的工作重心,最后介紹了朝堂的一些變化和風向。要是以前狄仁杰是絕對不會和狄風說朝堂之事的,如今看來狄風在狄仁杰心中已經可以獨當一面,就連李治病重,武則天暫代政務這等機密的事都說了個清楚。
這些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李敬業親自己送來的一封狄仁杰的密信。
這封信沒有一句閑話家常,說的全是朝廷的機密,高宗李治的病情在孫思邈的醫治下有了好轉,過二個月李治就要去泰山封禪,還有高僧玄奘圓寂了,狄仁杰一再叮囑狄風,切勿參與黨爭,安心為百姓謀福利。這些話看似毫無聯系,但仔細一看李治的行程,再聯想到武則天給自己的嘉獎,狄風突然全明白了,“李治封禪泰山一行,不但要去泰山,還要去曲阜祀孔子,至亳州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佛門剛剛圓寂了一個大德高僧,李治就封了道祖,這是要力挺道教,而武則天在弘揚佛教;祀孔子,孔子是儒家之祖,而儒家對女人可是歷來不屑一顧的,尤其重視倫理綱常,李治這么做難道是在警告武則天?而武則天給自己嘉獎是為了拉攏狄仁杰!這一切都明白了,看來李治已經對武則天心生不滿,狄仁杰怕自己卷入紛爭”。
遠離危險,珍惜生命,絕不往上爬,狄風打定主意就在這蠻族一隅,繼續做他的土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