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殘暴之名,從商鞅變法開始,便傳遍天下各國。
隨著秦國勢力的不斷擴張,
還有虎狼之秦的名號,貫徹人心。
能夠戰勝秦軍的將領,幾乎全部都是瞬間名聲大噪,被奉為名將。
比如曾經的趙國馬服君趙奢、李牧,楚國大將項燕,都是在戰勝秦國之后,才被世人奉為名將。
打個比方,
幾乎就等同于,在lol游戲中,巔峰faker時期,單殺faker作為中單的成就一樣。
無不以此為榮。 ??.??????????.??????
畢竟秦軍的戰斗力,可是有目共睹。
自從商鞅變法以來,秦軍戰敗的次數,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滿打滿算,
一只手都能數過來。
可是現在,
在面對數量比自己少一倍的楚軍時,秦國居然敗了!
而且聽聞秦國這次敗的十分慘烈,二十萬大軍逃回者不足五分之一。
其余之人,全部喪命在了楚軍的刀下。
面對這樣的結果,天下震驚!
其中,最為惱火的當屬宣太后羋月,秦皇以及秦國的文武百官。
本以為,
這次的會戰,
不過是跟齊國兩面夾擊一個茍延殘喘的楚國,大軍甚至只需抵達楚國,楚軍就得開城投降。
當然了,
雖然在咸陽的秦國百官,已經認定了事情的結果,最次毫不在意,充滿了高傲和自信。
可是秦軍的將領,章邯向來以穩健著稱。
每到戰時,
往往是自己先做到先為不可勝,然后在去研究敵之可勝。
在憑借秦軍高超的軍事素養,讓章邯無往不利。
可是這次,怎么就栽在楚國的手里了。
除了秦國之外,
另一邊,
當消息傳回臨淄后,
韓林只想問一句秦國人是不是特么的放水了?
說好的兩面夾擊楚國,當時拍著胸脯表示,自己絕對會派遣主力進攻。
結果最后,
不知道從哪里湊來幾萬人,對外宣稱二十萬,就是為了敷衍齊國?
也不怪韓林出現這樣的想法。
畢竟秦軍的戰斗力,實在是想不出來,為什么會輸給楚國。
而且還不是全盛時期的楚國。
如今的楚國,雖然算不上茍延殘喘,但也早已日落西山,不復當年的強盛。
就是這么一個半死不活的楚軍,
自己這邊還牽著了楚軍主力,
結果你告訴我,你打輸了?
你特么是秦軍嗎?
不是披了一件秦軍外衣的乾軍?
說實話,
當韓林得知這件消息的時候,真的是被氣笑了。
就感覺,好像是被秦國耍了一樣,故意放水是吧?
沒辦法,
秦軍戰斗力強盛的想法,早已深入人心。
秦軍統帥,又不是什么阿貓阿狗,在這之前章邯也算是戰功赫赫,手中不知道沾染了多少鮮血。
可就是這樣的配置,
秦軍以二十萬對十萬,居然特么的沒打過?
要是這么看,
齊國想要進攻,豈不是還要多面對十萬楚軍?
同樣在臨淄。
一座占地面積極廣,裝潢奢華,雕欄玉砌的府邸內,
一名身穿白色長裙的倩影,正看著手中的報紙,臉上是言語無法描述的喜悅。
“楚國居然戰勝了秦軍?”
當看到這個消息的第一眼,葉清秋懷疑是自己的眼睛出現了問題。
直到反復閱讀了刊登在報紙的相關信息后,
她這才確定,楚國確確實實是打贏了。
而且是面對兩倍于己的秦軍,戰場上大獲全勝。
如此輝煌的戰功,讓葉清秋看到了楚軍戰勝齊國的希望。
雖然這一次,
葉清秋寄希望于楚國能夠戰勝齊國,讓齊國出現可能的變故,但打心底,葉清秋也清楚,希望并不大。
可是現在,
既然楚國能夠做到戰勝秦國,
那豈不是說明,連齊國能一起收拾了?
畢竟葉清秋可不認為,齊國能比秦國還要強。
最好是能夠全殲齊國大軍,讓齊國損失慘重。
三十萬精銳大軍,全部葬身楚國。
這樣的結果,
對齊國來說絕對是災難性的。
只不過,
有個前提,是齊國得知秦國戰敗后,沒有撤退。
不然楚國縱使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說攻入齊國腹地去追擊這些軍隊。
目光望著報紙,
葉清秋難得的感覺心情大好。
已經有多久,沒能聽到這樣振奮人心的消息了。
以前,
雖然葉清秋曾多次,感覺自己好像看到了所謂的‘機會’。
然而最終的結果,總是跟自己預測的大相徑庭。
就比如齊國在最繁忙的時候,韓林動用了超過二百萬名民夫,修建各種工程,然后在這種時候,還出兵數十萬,發起對趙國的進攻。
說實話,
如果是正常的國家,就這么個折騰法,
恐怕國內的百姓,早就揭竿而起了。
可葉清秋就很奇怪,怎么齊國就特殊啊?憑什么齊國的百姓自始至終都不受影響,日子還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