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在青州府尹堂上,宿元景與那府尹商定官船如何疏通漕運后,頓時覺得肩頭擔子輕了一半,宿元景道:“只看這扈三娘子果然未曾將事情做絕,若她真是有心斷絕漕運,便不會放開民船、官船過去,招安之事,也是大有可為。”
那府尹道:“小可多曾聞得坊間傳言,直說梁山扈娘子一伙人,打出清君側、誅奸臣、替天行道旗號,直說朝中奸臣當?shù)溃抢锷仙铰洳莸模员R俊義、林沖等人為首,多半都是受奸臣所害,不得已落草。因此梁山都傳開來說,不愿受朝廷招安,若是真要招安,要么朝中盡除奸臣,要么受招安后,便在那里開藩鎮(zhèn)、永鎮(zhèn)山東,都言生怕招安后,他一伙人被朝廷打散,又逐一被朝中奸臣所害。”
宿元景聞言皺眉道:“其所慮不無道理,但無論是要除什么奸臣,還是開什么藩鎮(zhèn),都是左右為難之事。”頓了頓宿太尉又道:“也罷,既然來此招安,便先以安撫為上,再曉以利害,若能說動他們招安,也是功在社稷。我便在此專待,有煩太守差人往山寨報知,著令準備迎接。”那府尹答道:“小官自當親自走一遭。”隨即命府內提轄備馬出城,那府尹親自帶了十數(shù)個從人,逕投梁山泊來。
原來那青州府尹姓柳雙名宣教,上趟三山聚義打破青州,原來府尹慕容知府身死,這柳宣教方才到任。此人雖是宋朝府尹,但卻早已經(jīng)皈依白蓮教,又多得梁山一伙人侵潤,便是梁山內應。
因此到得山下,便在朱貴酒店內,那柳宣教將白蓮教暗語一說,朱貴當即接住,先備酒席款待,隨后通報寨里。三娘聞報后,便命圣手書生蕭讓下山,迎接柳太守上山,到聚賢堂上。
那柳宣教在堂上見得三娘,只見她一身大紅直衣狩服,烏帽垂絳,手持羅扇,明眸善睞,驚采絕艷,暗想果然是教門圣女,驚為天人。柳宣教當即叩拜,三娘免禮,教其坐了一旁。
相見罷,三娘微微笑道:“柳居士乃我門下青州教壇之主,為何今日到此?”柳宣教道:“好教泊主歡喜!朝廷特遣殿前宿太尉,擎丹詔,御筆親書,前來招安。御賜金牌,表里,御酒,段疋,見在青州城內。”
三娘聞言,不驚不喜,只淡淡道:“他怎的繞去青州歇馬?”柳宣教道:“宿太尉乃小人同鄉(xiāng),在朝時多有來往,因此他便繞道我那里來,與我商議招安之事。”
三娘微微頷首道:“原來如此,既然宿太尉來了,那便先見見。”一旁林沖問道:“師妹,可要如上回一般,擺下兵馬,嚇他一嚇?”三娘抬手止住道:“這回不必,這趟那趙官家是有求而來,不會像上趟一般,氣勢凌人,是以我寨內不需威壓他來。”
柳宣教又將宿元景打算教官船委托民船、商船代為漕運之事說了,三娘微微一笑道:“這宿元景行事,并不迂腐,倒也可以相商。只不過他那里教官船到了山東后,要委托民船、商船代為漕運,又要費一道轉運之費,對宋廷來講,又要花費一筆錢,不若我這里尋一家商家,代為轉賣過路厘金護旗,所費厘金由官府交給那商家,商家將通行護旗交給官船,官船得了護旗,到了運河我梁山駐守之段時,換上護旗,便可通過,也不必轉一道手去。”
柳宣教大喜,以手加額道:“如此官府花費就更加節(jié)省!”又說起招安之事來,柳宣教道:“聽宿元景口氣,此趟招安,以安撫為先,想來萬事都有可談。”
三娘道:“便見過面,談了之后再議。”當時留請柳宣教茶飯。柳宣教道:“非是下官拒意,惟恐太尉見怪回遲。”三娘道:“也罷,既然如此,便請柳壇主速速回去辦事,早晚引宿元景上山來。此趟他來,甚有誠意,我這里便差人跟你同去。”
三娘望了望,公孫勝起身笑道:“泊主,此趟前去迎接,寨內當遣一位有分量之人前去,貧道不才,愿去走一遭。”三娘便即允準,當下便差公孫勝、燕青,引蕭讓,樂和,一共四個,并讓一百鐵衛(wèi)隨扈,跟隨柳宣教下山,直往青州來,迎接宿太尉。
公孫勝等跟隨太守柳宣教連夜下山,直到青州。次日,來館驛中,相見宿太尉,拜罷,各自執(zhí)禮。宿太尉回禮后,俱各命坐。四個也不謙讓,都坐了。
太尉問其姓氏,公孫勝答道:“貧道公孫勝,添為寨內軍師,這三位乃是燕青、蕭讓、樂和,奉泊主扈三娘子命,特來迎接恩相。泊主與眾弟兄,後日便在水泊鴨嘴灘水寨前迎接。”
宿太尉大喜,便道:“久聞一清道長大名,二仙山羅真人門下高徒,今日得見,天之大幸!下官知汝弟兄之心,素懷忠義,只被奸臣閉塞,讒佞專權,使汝眾人,下情不能上達。上趟招安,多有所慮不周之處,目今天子悉已知之,特命下官到天子御筆親書丹詔,金銀牌面,紅綠錦段,御酒,表里,前來商議招安之事。汝等勿疑,盡心受領,即便招安不成,也是天子一番心意。”
公孫勝等再拜稱謝道:“有勞恩相降臨,多感天子恩德。”宿元景命人設宴管待,席間宿元景多與公孫勝談論道法,絕口不提招安之事,是以倒也其樂融融。
到第三日清晨,青州裝起香車三座,將御酒另一處龍鳳盒內著;金銀牌面,紅綠錦段,另一處扛;御書丹詔,龍亭內安放。宿太尉上了馬,靠龍亭東行,太守柳宣教騎馬在後相陪;公孫勝等四人,乘馬跟著;大小人伴,一齊簇擁。
前面馬上,打著御賜銷金黃旗,金鼓旗隊伍開路,出了青州,迤邐前行。如此大張旗鼓行了兩日,便到了梁山腳下,沿途所過東平、汶上等梁山所占州縣時,宿元景看了,梁山軍馬、官吏皆用心治理,治下百姓安居樂業(yè),城內百業(yè)繁榮,鄉(xiāng)間阡陌驕橫,往來商賈不絕。又見得治下多開白蓮教法壇,廣收在家居士修行,民風淳厚,相攜和睦,鄉(xiāng)間并無大戶豪強欺壓百姓,城內也無貪官污吏橫行不法,山野也無賊寇強人作惡,宿元景看了贊道:“治下清明,大有盛世樂土之風。”
到了梁山腳下,只見梁山東亭市內,早張燈結彩,往來人等皆列道相迎。宿太尉在馬上看了,只見這里野地里,開辟十余里,都建街道樓屋,便是一處熱鬧市井,山上下來的梁山軍卒、眷屬,多來此處購物、閑逛,梁山在此處開設了茶樓、酒坊、醫(yī)館、鐵鋪、賭場、風月之所一應俱全,便是一個快活之處。難得的是,此處還有八所私塾、兩座書院,內里傳道授業(yè),書香陣陣。
宿元景下馬細看了一遭,嘖嘖稱奇道:“無有哪處江湖豪杰,能將治下治理得如此興旺。”只見街道上面結彩懸花,下面笙簫鼓樂,迫道迎接。
再行過東亭市,一行人到了水泊邊上,換了坐船而行。但見得水泊之內,往來漁戶不絕,公孫勝指著水泊西面一大片阡陌田野道:“那里便是山寨內開墾的軍屯,又良田五萬畝在那里。”宿元景贊道:“耕戰(zhàn)講讀,商賈繁榮,有難得這里湖光山色,我都起了在此多住些時日之念。”
公孫勝笑道:“太尉想住多久都可。”閑話半日后,坐船到了鴨嘴灘水寨邊上,只見碼頭這里又是結彩山棚。前面望見香煙接道,盧俊義、林沖兩個引十余位水軍頭領在面前接住。
宿太尉上前,各自執(zhí)禮后,宿太尉道:“有勞諸位相迎,未請教二位頭領大名。”盧俊義、林沖將各自姓名說了,宿元景道:“原來便是名滿天下的盧員外、林教頭,真是相見恨晚。但請引見其余頭領。”
盧俊義、林沖將身后李俊、張橫、張順、三阮等一眾水軍頭領都引見了,宿元景贊道:“都是如雷貫耳,今日一見,果然個個雄壯。聽聞水泊這里舟師精銳,往來運河之內,雖與朝廷交戰(zhàn),但卻不害商民,也不侵擾沿岸州縣,果然忠義。”
一眾水軍頭領聽得宿元景推崇之語,都是歡喜起來。宿元景又看了寨邊,便停靠了那梁山泊三百余只戰(zhàn)船,往來巡船不絕,進出水寨船只,井然有序,軍士駕船操舟,在水上往來如飛,宿元景贊道:“果然是一支水上勁旅。”
一種水軍頭領得贊,皆是歡喜,當下盧俊義、林沖接引,一眾水軍頭領送宿元景到三關之上。只見三關之下,鼓樂喧天,軍士導從,儀衛(wèi)不斷,異香繚繞,直至聚賢堂前下馬。香車龍亭,放聚賢堂上。
只見這里梁山泊主一丈青扈三娘子,一身大紅直衣狩服,烏帽垂絳,引一眾頭領皆在那里等候。中間設著三個幾案,都用黃羅龍鳳桌圍著,正是設了香案。
宿元景上前見禮道:“怎要泊主在此相候?”三娘笑道:“此禮數(shù)耳。上趟陳太尉來招安,怪我等不識禮數(shù),也未曾擺下香案接詔書,因此這回留心了此事,便在這里擺下香案接詔書來。”
宿元景也笑道:“泊主心直爽快,果然巾幗不讓須眉。”當下命人,將御書丹詔,放在中間香案,金銀牌面,放在左邊,紅綠錦段,放在右邊,御酒表里,亦放於前,金爐內焚著好香,宿元景引領三娘等一眾頭領先拜了詔書,隨后各自起身站定,只等宿元景宣讀詔書。(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