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巍巍宮墻內,斜靠在塌上的女人一身黑色金絲錦裙,金鳳雕花步搖端端正正簪在發髻上,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高貴大氣。
戴著墨綠暗紋護甲的手捧起參湯,緩緩抿了一口,道:“皇上今日可要抵京了?”
許姑姑接過那飲了一半的參茶,又遞上干凈的帕子,“回娘娘,是該到了,國公爺差人在宮外候著,這么些日子,怕是攢了一堆折子要皇上過目。”
沈太后舒眉一笑,想起什么嘴角又驀地放平,“他若是能分些心在后宮上,我這會兒早能抱上孫兒了。”
這話,許姑姑就不便多言了。
皇上的心思誰也猜不透,當年他勤于納妃,太后還以為龍嗣有望,誰知一晃幾年,連個皮毛都瞧不見。
這事兒,早成了太后的心病。
外頭有太監挑了簾子,低頭匆匆上前,“稟娘娘,皇上回了宮,這會兒與國舅爺在御書房議事呢。”
太后搖頭一嘆,就知會如此。
有這般勤于政務的皇帝兒子,她也不知該喜該憂。
——
聞恕尋訪俞州一事,除了沈國公,并未有別的朝臣知曉。
因而他這一去一回,竟是悄無聲息,半點風聲都沒透露。
不過周大人端了俞州一鍋貪官污吏倒是鬧的沸沸揚揚。
但叫人更驚奇的,還是皇上下旨提拔俞州長史付嚴栢一事。
本調任個長史也不算什么大事,關鍵就關鍵在,這付家老太太,可是當年因貪污被貶的工部侍郎之女。
那時這事鬧的全京城都沸沸揚揚,如今上了年歲的官員,都大多還對此事有些印像。
不過到底,也是過去了。
如今的是付家,而非莊家。
此番安置付家府邸的,還是內務府頗得臉的王公公。
付嚴栢或許不知,這王公公在宮里也是紅人一個,付嚴栢一個從五品官員的府邸,若非有人特意吩咐了,壓根犯不著他親自跑一趟。
王公公在宮里當差十來年,早成了人精,雖不知這付家里頭有什么門道,但總之有門道就對了。
他盡職盡責地領著付嚴栢在新府邸繞了一圈,還樂呵呵的囑咐了好一陣,又道了三兩句恭喜。
付嚴栢待這公公嘮好嗑后,才試探地問:“此次調任京城實乃皇上隆恩,不知皇上可有召付某進宮謝恩?”
王公公笑笑,回話道:“皇上近日忙著與國公爺等一干大臣商議政務,怕是要在御書房困上幾日了”
付嚴栢點點頭,理解道:“是,皇上政務繁忙,應該的,應該的。”
送走王公公后,姜氏便著手分配院落。
這從五品官員的宅子不算大,格局與俞州付家倒是相差無異,姜氏按著從前那樣,很快就分好了院子,又叫人重新寫了匾額,連院名兒都與從前大多一致。
廢了大半日,才總算是安頓下來。
姜氏盡兒媳的本分,攙著老太太繞著新院子的角角落落走了個來回,婆媳二人話家常,付茗頌與莊玉蘭在后頭跟著,也不好插嘴。
見老太太與姜氏已經在前頭的亭子里坐下,莊玉蘭似是有些無趣,找她解悶道:“茗兒妹妹往后就是與我住同一屋檐下了,我心下是真歡喜,總算能有個姐妹同我做個伴兒了。”
付茗頌抿嘴笑笑,往老太太那頭看了一眼,“祖母最疼蘭姐姐,往后我若哪里做的不對,還望姐姐提點。”
莊玉蘭搖頭,又說了些客套話才問:“也不知上回與我們同行的沈公子是哪家的,剛一抵京就不見了人影。”
付茗頌一頓,喏喏道:“祖母不許小輩多問。”
莊玉蘭一噎,只好將其余話都一并咽下去。
須臾,姜氏離開,她二人才上前,一左一右扶著老太太起身。
回到各自屋里,莊玉蘭坐在銅鏡前摘去幾支累人的珠釵,身后的丫鬟見她神色淡淡,忍不住道:“姑娘何以對那沈公子上心?”
莊玉蘭抬了下眸,抿唇道:“好奇罷了,付家小門小戶,不知是結識了什么樣的人家。”
她倒也不是真對那姓沈的貴客上心,只是對京中的勛貴,多有留意罷了,畢竟是該到為自己做打算的時候。
——
待付嚴栢回到屋里,姜氏正愁眉苦臉的對著名冊為難。
付嚴栢褪了外袍掛在梨木架子上,“怎么,母親喚你過去說了甚?”
姜氏抬頭,“說是待你上朝幾日后,與朝臣熟悉熟悉再設喬遷宴。”
付嚴栢不以為然,“喬遷宴自是要辦的。”
“可母親要請國公府的來,你、你說,你這從五品小官,如何請得動國公府,還非要巴巴遞上請帖,豈不是叫人看笑話。”姜氏眉頭擰起。
國公府那是什么人家,當今太后的娘家,哪兒是他們這種小門小戶能請的動的?
老太太平日里最有分寸,怎么今兒撞邪似的竟要請國公府的來。
付嚴栢剛要彎腰坐下,聞言動作一滯,須臾后落座,“照母親的吩咐做吧,如此也好,若是來了,說明他對五丫頭是真有情意,若是被回絕了,日后也能不耽誤五丫頭說親。”
姜氏懵了,合上冊子打量他,“老爺這話……我怎么聽不明白?”
付嚴栢搖頭一笑,老太太的嘴也是嚴實,抵京前一晚才將此事告知他,他便也沒想再瞞著姜氏,三兩句話將此事頭尾說了個明白。
當然,自是略去了他是沾著五丫頭的光才得以調任京城這事兒。
姜氏眼珠子都聽直了,好半天才起身道:“那不是母親娘家的故友么?怎么,怎么成了國公府的人了?”
付嚴栢氣定神閑的揭了茶蓋往嘴邊遞,潤了嗓子才說:“京城沈姓不多,有那般好本事的更是鳳毛麟角,除了國公府的,還有哪一家?”
“那他就當真對五丫頭有意?怎么就對五丫頭有意……”姜氏念念叨叨地坐下,頗有些不可置信。
但她回過神來后,心中難免有些酸。
若真是如此,五丫頭與國公府的攀上親事,將來那可是飛上枝頭成鳳凰,叫人羨慕了。
不過要說是個十全的好事,倒也不是。如若要她的云兒給人做妾,姜氏定是一萬個不愿意,再大戶的人家,妾室也終究是妾室。
思此,姜氏釋然許多,“那我屆時遞個帖子。”
翌日午后,沒等到姜氏發帖給國公府,一則太后口諭便從天而降,砸了付家一個措手不及。
說是太后請三位姑娘進宮喝茶,別的只字未提。
姜氏一聽腿都軟了,皇宮那是什么地方,太后又是什么人,豈是三個黃毛丫頭能應付過來的。
若是一句不小心得罪了人,說不好要連累整個付家!
太監見姜氏一張臉血色全無,好心寬慰道:“夫人不必擔憂,太后愛熱鬧,沒少宣京中的貴女進宮陪著說話吃茶,這可是旁人得都得不來的殊榮呢。”
姜氏僵著臉連連應是,“公公說的是,那、那待我這幾個丫頭拾掇一番,以免沖撞了太后娘娘。”
很快,姜氏就差人分別去了壽安堂和洗春苑報信,云姨娘自然不用說,當即嚇得要暈過去,老太太雖穩得住,可也好半響沒搭上話。
她瞇了瞇眼,“我們付家一個螻蟻小官,如何叫太后注意到?”
安媽媽想了想,道:“莫不是真的如那公公所言,太后娘娘愛熱鬧?”
老太太哼笑,這話唬弄那些丫頭怕還好,她一個半截身子埋黃土的人,怎還會信?
太后那是何等尊貴的人物,她就是再愛熱鬧,也有皇帝的三宮六院陪著,再不濟京里也還有那么多官家貴女,怎么也輪不到她們付家的姑娘。
老太太扶著桌角起身,面色凝重,“叫五丫頭換一身得體的行頭,到我跟前來。”
頃刻,付茗頌便著一身鵝黃色襦裙,上身多穿戴了一件米白色短衫,一頭云髻梳得整整齊齊,兩支碎花簪顯得素凈又雅致。
往老太太跟前一站,總算沒叫老太太挑出毛病。
不過就說她這長相,稍一拾掇,總不會差的。
太后宣召進宮一事,老太太自己雖覺得有貓膩,但怕她過于緊張反而壞事,寬慰道:“太后娘娘宣你們三姐妹進宮,想必也只是想過個眼,你莫要畏畏縮縮的,太后問什么,你只管答便是。”
付茗頌緊張得肩頸都端平了,兩手扣緊置腹前,屏氣道:“是,我、我記下了。”
“……”
老太太無奈地撇開眼,覺得頭疼得很,心里忽然埋怨起了云姨娘,若不是她將人養成這幅德性,她也不必這樣操心。
“去罷,去罷。”老太太揮了揮手。